×

Falcon

  • Falcon
    2022-01-02 03:30
    “为什么单身的人比结了婚的人活得久?”
    “因为他们有生存的意愿。”
    @@这个笑话挺好玩的,它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相,大部分的婚姻生活是生不如死,日常恐婚+1?
  • Falcon
    2022-01-02 03:21
    痛苦其实是一种转机,能让我们成长并摆脱目前所受的限制。如果不能了解这个事实,那么每次痛苦一浮现,我们就会陷入困惑、挣扎,努力想争取控制权——战斗或逃跑。@@痛苦是一种转机,如果这么想,是积极面对痛苦的第一步。
  • Falcon
    2022-01-02 03:13
    也许会考虑对自己的愤怒负责,充分感受它,但不把怒气加到别人身上,这样你才能发现生气是为了逃避什么。如果你愿意面对自己所逃避的感觉——不论这令你多么不自在——你就能发掘埋藏在更深处的、平静而充满爱的感觉。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不管多大的痛苦,只要集中全部精神来面对它,我就能有效减轻痛苦,并把它转变成正面的感觉。要做到这样,必须有决心,我把这样的决心叫作“爱意”。@@直面痛苦这种决心非常难,不管这种痛苦是不是来自亲密关系还是别的事情,从习惯性逃避到下定决心直面痛苦这个过程我经常走得很累又很慢,“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逃避不可耻,这是人性的本能,但其实是没用的。“逃避虽不可耻但没用”更合适。无论如何,这就是我性格的弱点。先学着去感受愤怒,面对痛苦,减轻甚至把它变成正面的东西吧,这是我需要补习的一课。
  • Falcon
    2022-01-01 11:15
    然而,到最后还是得一个人跑。人毕竟无法与别人共享速度与节奏,这一切只属于自己。@@像极了人生,开始读《强风拂面》
  • Falcon
    2022-01-01 08:08
    这专家解读,坏得一逼。
  • Falcon
    2022-01-01 08:06
    @@为什么互惠原理生效,甚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付出的回报往往比得到的恩惠更多,两个原因:1.负债感;2.社会压力,如果知恩不报,那他在社会上会极不受欢迎,有可能贴上忘恩负义的标签。一个普遍的现象,匹兹堡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人们确实有某种需要,但感觉自己难以回报,往往尽量避免请求别人的帮助。
  • Falcon
    2022-01-01 07:56
    互惠原理能使我们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恩惠,也能使我们选择用哪种方式报答他人的恩惠,所以我们很容易被那些乐于使用互惠原理的人扯入一场不公平的交易。@@这才是关键,“不公平的交易”,我们以一种有负债感的心理完成了原本不想要的交易。
  • Falcon
    2022-01-01 07:48
    这就是互惠原理的本质:尽管某种礼物让人讨厌到一有机会就会把它扔掉的程度,但它仍然可以在互惠过程中发挥出同样的功效。即使没有人想要的礼物,也会造成人们的负债感。@@礼物不是关键,这种负债感才是。
  • Falcon
    2022-01-01 07:42
    接受的责任感不仅削弱了我们选择施恩者的能力,而且把这种能力交到其他人手中。@@我去,用这种眼光看一些不请自来的小恩小惠,真是非常功利的世界。
  • Falcon
    2022-01-01 07:37
    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毛斯在描述人类文明中的送礼过程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压力时这样说道:给予是一种责任,接受是一种责任,偿还也是一种责任。@@礼尚往来,是因为互惠原理在起作用哪。谨慎收别人的礼物,特别是官员们,因为你得以某种形式偿还。